您现在的位置是:亿华灵动 > 网络安全
安卓刷机/升级常用专业名词解释
亿华灵动2025-11-26 18:21:46【网络安全】2人已围观
简介解锁 手机官方会将bootloader锁住,这里我们如果需要root权限,或者想刷第三方的ROM的话,就需要解锁。解锁分为3种:官方解锁,硬解soff(ship soff),软解soff
手机官方会将bootloader锁住,安卓这里我们如果需要root权限,刷机升级或者想刷第三方的常用ROM的话 ,就需要解锁。专业
解锁分为3种:官方解锁,名词硬解soff(ship soff),解释软解soff(eng soff) 。安卓
1.官方解锁 ,刷机升级即;官解”,常用官方解锁顾名思义就是专业官方提供的解锁方式,这种解锁方式可以通过官方网站提交解锁码后得到解锁文件 ,名词进行解锁。解释 这样的源码库安卓解锁 ,相对方便,刷机升级安全 ,常用无压力,但是相比于soff来说少了;超级CID”和;修改开机第一屏”的功能
2.硬解soff,即通常说的 ;ship soff” 、;白卡解锁” ,这种解锁方式需要借助专业工具;白卡” ,这东西外面卖大概800RMB+的样子,有米的同学也可以买来一个玩玩。 这样的云计算解锁方式的好处是拥有;超级CID”,可以随意的刷各个地区的RUU ,无需在意cid问题(前提是ROM通用) 相关教程:跑去JS那边,花上30-50RMB即可搞定,问你要80、100的你就给他一脚。
3.软解soff ,即通常说的;eng soff” ,这样的模板下载解锁方式是可以自行完成的,一个手机 ,一个数据线 ,一台电脑。 但是这样的解锁方式也是有风险的,过程中,挂了就挂了,没有然后了。 这样的解锁方式和硬解是亿华云一样的 ,只不过木有超级CID,再刷其他版本的RUU的时候需要自行修改一下RUU 。(这里不细说了 ,反正你们基本用不到)

root
超级权限,很多程序都需要,这个的解释貌似不需要过多 。
有的机器比较特殊,官方的内核将system的读写锁住,源码下载所以出现了大家说的;不完整root”
不完整root ,表现在于你在开机状态删除了system/app 、下的东西后 ,重启又出现了 。
解决方法 :进入第三方recovery使用adb命令删除相应程序 ,在recovery下对于system是有可读写权限的 。
完整root的方法是修改内核源码 ,但是由于现在的国行(截止于2013年5月20日 ,高防服务器后面出了我再改)还没有内核源码公开 ,所以现在的国行只能刷纯净包,或者自行进入recovery删除相应程序 。

单刷boot
单刷boot,就是单独刷入boot.img,这个是由于son的HTC机器没有权限直接在recovery模式刷入boot.img,可以DD进去 ,但是一般的作者不会去写这样的脚本,万一有人刷错包 ,容易造成变砖危险,所以 ,大部分的ROMer都是选择让各位单刷BOOT 。
一般不单刷boot会遇到 ,卡第一屏、或者wifi错误等情况 。
单刷boot,是进入fastboot执行 ;fastboot flash boot” 命令 ,一般的小白用户可以直接选择使用一键刷入工具 ,论坛有很多。

htboot
hboot就是你关机状态音量下+开机键进入的界面 ,这个界面可以直接卡刷ruu 、可以进入recovery ,可以进入fastboot。
并且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引导分区 ,这个分区挂了,你离死又近了一步。

fastboot
fastboot就是你解锁时候进入的界面 ,主要用于官方解锁 、刷reccovery,刷boot等的界面。
Recovery(rec):
分为官方recovery、第三方recovery
1.官方recovery,官方recovery是OTA的重要工具,没有官方recovery就不能OTA升级,因为官方OTA中有签名校验 。
同时 ,官方recovery不能刷写第三方ROM,签名校验不同 。
在没有刷过第三方recovery的情况下 ,通过fastboot进入recovery后 ,会提示红色感叹号 ,再按音量上+电源 就可以显示官方recovery界面。
2.第三方recovery是刷第三方ROM的必需品,ROOT包 、ROM包都是通过这货实现的,那么我就不多解释了。

OTA
OTA就是官方提供的升级包。只有官方recovery才可以刷入。

RUU
RUU就是官方包,刷RUU的几个必须条件 :
1.手机锁住(LOCK/RELOKC)状态
2.CID对应,或者说你的版本要刷对应版本的RUU。当然如果你是soff的话,另说。
3.手机电量30以上
RUU官方是个exe程序,可以解出来个ROM.zip,这个ROM.zip就是soff机器在hboot下刷RUU的高级货,改成对应机型识别的代号,不多说了。

很赞哦!(26)
上一篇: 经常被忽视的六大API安全风险
下一篇: MacOS 上常见的七种混淆技术







